校史回眸 | 陕源京源血脉相连
1985年3月31日,初春的北京,一派万物复苏的景象,西北大学北京校友会在北京师范大学正式宣告成立。刚刚就任西北大学新任校长才八九天的张岂之特地赶往北京主持这一盛会。王岐山、齐越、杨沙林、牛汉、吴平、雷抒雁、魏荒弩、申健、刘辽逸、卫佐臣、罗章龙、王守礼、刘及辰、李绍鹏、安启元、阎隆飞、阎敦实、关世聪、周明镇、田在艺、龚人放、张彦仲、任纪舜、张维迎、魏杰、何西来等京陕两源各个时期的300余位校友齐聚一堂。
原北平大学校长、国立西安临时大学筹备委员会常委、国立西北联合大学校务委员常委徐诵明,以及全国政协委员、原北平大学法商学院教授、建国初期的西北大学校长侯外庐二人当选为名誉会长。中共中央办公厅副主任冯岭安校友,全国政协秘书长、西北联大法商学院教授彭友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西北联大法商学院教授彭迪先,全国政协委员、著名翻译家、西北联大教授曹靖华,全国政协委员、原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国立西安临时大学-国立西北联合大学法商学院毕业生申健等5人当选为会长。
徐诵明
侯外庐
95岁高龄的徐诵明校长由外孙徐冬冬搀扶着来到会场,他年岁大了,说话一多就气喘,但兴致格外好,坚持要讲几句。他说:“今天,我到此地来,能够和西北联大的校友见面,特别高兴!”他希望校友们要为实现四化,贡献自己能够贡献的力量。这是时隔46年之后,徐诵明校长再次为新时代的西北大学送上祝福。
徐诵明虽然与侯外庐没能在此会议上如面,但他与侯外庐却早在1933年2月的“许侯马事件”中结下不解之缘。当时,任北平大学法学院教授的侯外庐与学生一起被捕,时任北平大学校长的徐诵明挺身而出,分别致电陈立夫及张学良等人,要求保释。侯外庐也始终记着当年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对自己入狱后的多方营救。
1950年3月10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
任命著名历史学家侯外庐教授任西北大学校长
在1950年7月13日,侯外庐在就任西北大学校长的演讲中,即表示西北大学与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有传承关系:“我曾在北平大学和北师大上学 ,1932年至 1933年又在这两所大学任教 , 因为宣传抗日,被国民党政府逮捕入狱,当时称为‘许(德珩)侯 (外庐)马(哲民)事件’,两校师生对我极力营救,所以我对西北大学有特殊的感情。”侯外庐在就任西北大学校长期间,同时兼任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兼系主任。1950年9月6日,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全体同学致函西北大学全体同学,指出“西大同师大在抗战时期,原是一个学校,即西北联大,现在又有侯先生的关系,我们仍旧是一家人,尤其我们历史系简直同西大是亲兄弟姊妹”“师大、西大原是一个学校,现在人就是一家人”。
西北大学也一直没有忘记徐诵明老校长。2010年10月,北京大学医学部、西北大学一起在京纪念徐诵明诞辰120周年。徐诵明的外孙徐冬冬,对外祖父曾经执掌过的西北联大也是情有独钟,几乎参加了2012年以来每年一届的历次西北联大与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论坛。
2019年,西北大学复办医学院,首届本科生班级被命名为“徐诵明医学卓越班”。徐诵明先生的外孙、国家一级美术师徐冬冬向“徐诵明医学卓越班”授旗,受聘为西北大学西北联大与大学文化研究院兼任教授。他介绍外祖父徐诵明在现代病理学领域的成就及其在主政西北联大时期的历史贡献时说,“徐诵明医学卓越班”的命名正是继承了徐诵明先生“医学救国、教育兴国”的崇高抱负。他表达了对西北大学复办医学的美好祝愿,表示要继承外公的遗志,继续为发展西北高等教育尽力。
徐诵明无愧为西北高等教育之父,他是连接北平大学、西安临大、西北联大和国立西北大学等西北国立五校以及所有后继院校最为关键的一位人物。他于1938年7月25日赴汉口向教育部报告抗战迁徙经过和请示下阶段工作时,教育部等当局特别强调“西北联合大学系经最高会议通过,尤负西北文化重责”“非在万不得已时,总以不离开西北为佳”。教育部长陈立夫表达了与其他部门大致相同的意见,“亦希望本校不离西北”。
徐诵明等回校后,在多种场合强调:“本校自平津三院校迁陕成立,目的在保持原有学校基础,发展西北学术文化,筚路蓝缕,不惜一迂回曲折以靳达到,用心良苦”,故本校“苟非至严重紧急关头,绝不轻言放弃本位或迁避他处”。本校将以“有计划有组织之企图,示范民众,以为长久抗战民族解放之发动机”。实际上,这是徐诵明首次谈到西北联大在我国大西北的战略性迁徙安置的战略构想。它释放出的一个重要信号,就是“临时大学”“联合大学”这种因战争而采取的临时措施或权宜之计结束了,要将西北联合大学“一分为五”,取消“常委负责制”,改为“校长负责制”,转变为皆冠以“国立西北”的5所大学——“使均成为西北高等教育机关,藉期奠定西北高等教育之基础”,或者说意味着将5所大学永久地展布于大西北。
这表明,徐诵明最早表述西北联大在大西北展布的战略思想,也是实施和实现西北高等教育历史性转折最关键的人物之一,是他将国立北平大学整建制地带到了陕西,并将其文理学院、法商学院、工学院、农学院、医学院全部留在西北,构成了西北高等教育体系的核心要素。
陕源西北大学教师到京源国立西北大学任教者,也有很多。除李仪祉校长以外,还有1912年陕源西北大学教务长马凌甫复被西北联大常委李书田聘为教授;1912年陕源西北大学创设委员会委员党松年、王芝庭,复任战时国立西北大学法律学习教授;1923年的国立西北大学教授张清涟抗战中复任国立西北大学教授;1924年向西北大学校长傅铜建议邀请鲁迅来陕讲学并一路陪行的王捷三,1938年任西北联大、北洋工学院西京分院教授,1950年再任西北大学教授。
国立西北大学正门(1939)
原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院长许寿裳教授任西安临时大学文理学院历史系主任(1938 年任西北联大法商学院院长)。原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教授马师儒、曹靖华、戴君仁、汪奠基、包志立、傅种孙、杨永芳、谢似颜、季陶达、江绍原等也相继在西安临时大学、西北联合大学和西北大学任教。其中, 马师儒教授于1942 年任西北大学文学院院长, 又于1948 年出任西北大学校长。
显然, 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为西北联大和西北大学的理科和人文学科奠定了基础, 加之留陕或赴陕的北平师范大学的一批理科教师, 像赵进义、刘亦珩、刘书琴、魏庚人、张贻惠、蔡钟瀛、杨立奎、谭文炳、虞宏正、刘拓、赵学海、殷祖英、黄国璋、郑励俭、傅角今、郁士元、刘汝强、陈兆骝等, 共同构成了西北联大、西北大学理科师资的主体。由北平大学法商学院毕业或原为北平大学法商学院教授,以后长期在西北大学工作的先后有40余位。其中王凤仪、马师儒、侯外庐还曾主持校政。
1946年至1950年代初,西北大学210位教授中,曾在北平大学任教、求学的有110人,占总数的52%。1950年原北平大学侯外庐教授被中央人民政府任命为西北大学校长,1985年徐诵明就任西北大学校友会名誉会长,让西北大学的陕源与京源有了更多的血脉关联。
——1998年——
在全国两院院士大会上,西北大学高鸿院士荣获资深院士称号。高鸿院士长期从事分析化学研究,在国内外科学界享有盛誉。
——2005年——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莱夫·格兰杰教授受聘西北大学名誉教授并作了题为《经济预测和北京奥运》的学术报告。
更多精彩,不容错过~
文/ 姚远 编辑/ 刘亚杰
责编/ 魏梦鸽